集团新闻

2018年年末高度集团对于景区做出战略调整
发布日期:2018-11-15 10:04:31

  1“玩得起”依然是老百姓最强烈的呼声

  每到旅游旺季、大小长假,景区价格就会成为媒体上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宣传点,直至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等工作”。相对昂贵的景区门票,不仅低收入群体望而却步,中高收入群体也感叹“玩不起”,这已成为景区业的突出矛盾。当前各部门、各地区在考虑景区的经济效益时,往往忽略综合考虑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景区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2“玩得好”是我国景区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当旅游逐渐成为生活方式,旅游经验越来越成熟的国民在欣赏异地美丽风景的同时,更愿意去体验和分享目的地的美好生活。

  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以观光游览为目的者占32.9%,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占25.0%;农村居民出游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占12.2%,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占6.0%。2017年,这两组数据分别为22.1%、30.1%和21.8%、20.7%。这进一步证实了无论是消费能力高的城市居民,还是消费相对较弱的农村居民,都更加强调景区旅游所提供的休闲和度假感受。

  景区发展现状

  1新业态、新市场的持续崛起为景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避暑游、冰雪游、低空旅游、亲子游等特种旅游市场正引领新的景区建设方向。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报告,2017年三季度城镇和农村居民整体出游意愿达到84.9%。明确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中,65.3%的受访者表示会将目的地是否具备“避暑”因素作为主要决策考虑条件。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临近,中国冰雪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期,统计显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滑雪场数量增长了32倍,滑雪的人次更是增加了1876倍。

  2产业要素推动景区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为景区发展带来新动能

  大众旅游新时期,旅游业的驱动要素已经从单一的资源驱动过渡到创意、技术和资本综合驱动的阶段。创意不但体现在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上,而且现在已经成为景区开发的主要生产要素,形成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景区类型。如山西大同北魏398文化创意园区、上海M50莫干山路创意园、北京尚8创意产业园、成都东区音乐公园、青岛创意100产业园、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园、台北华山创意文化园、洛阳里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封960文化创意园区等等。各大博物馆和媒体、新技术等的纵横联合,更是催生了《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节目。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故宫博物院正在从一个单一的文物保护展出单位变成一个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高地。

  3景区投资方面,优质自然资源受投资方青睐,主题公园持续高速增长

  在强劲的旅游需求驱动下,景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除传统投资模式外,创新型投资方式不断涌现。政府、国企、民企等多主体合作投资持续增加。原国家旅游局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建立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协作新机制,推动设立中国旅游产业基金。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已有114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与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联合推出680个全国旅游优选项目。

  投资方依然青睐具备高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自然景区所聚集的稀缺资源依然是投资的主要标的,有关这类的资源竞争依然激烈。

  主题公园持续高速增长,过去的一年是中国主题公园市场飞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新建以及在建的主题公园超过60个。

  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散客需求多元化,景区供给侧改革滞后

  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游客采用自助旅行和自主消费,他们在都市和乡村更愿意进入那些主要面向本地居民休闲场所和公共生活空间。自由行已成为游客到达景区的主要方式,自驾游的比重更是日益上升。游客通过旅行社进入景区的比例不到30%。从城镇居民出游构成看,度假、休闲和娱乐上升为当前的38.1%。

  2主题公园、特色小镇等景区建设投资持续惯性大,数量多质量不强,缺乏个性化

  根据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截止到2017年年底,1万多家A级景区中,主题游乐类的景区339家(3.92%)。市场上普遍的看法认为主题公园70%亏损,20%盈亏持平,10%有一定品牌和知名度以及良好业绩。主要原因在于盲目建设、模仿抄袭、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化倾向。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则会影响主题公园的健康发展。影响优质文旅产品与当地资源的有效结合。


  高度集团核心公司创立于2002年9月,现注册资本200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8300多万元,年营业额创收超过35000万元,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经过十余年的拼搏,高度公司已迅速发展为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生态旅游项目投资开发,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园林绿化、装饰装修、钢结构工程施工、钢材贸易、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商务酒店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在旅游投资建设板块,我公司专注景区索道、观光缆车、观光电梯、玻璃栈道、玻璃桥、玻璃滑道、低空观光飞机、漂流及景区高速公路等项目的投资及联合经营。

  3景区产品内容创新少,缺乏有竞争力的原创IP

  目前,文化创意和科技应用与景区景点的融合创新还处于市场导入期,还有一个艰辛摸索和经验积淀的过程。获得社会声誉和市场收益的景区大型实景演出,基本上还是靠类似大型团体操表演、大合唱这样的场面支撑。智慧景区也主要停留在刷手机入园、安装摄像头远程观察景区接待实况等入门级的水平。很少见到能够有效提升游客体验度和服务品质感的原创IP,更不用说能够给未来留下遗产的文化创意了。如果理念和本质没有革命性的改变,只是加几个文化和科技概念,改变不了景区传统、守旧的底子。

  景区发展中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1割裂主客

  “景观之上是生活”,旅游已经是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方式,就要强调日常生活的相似性和品质化。游客来了不仅要看美丽风景,还要吃喝玩乐;当地居民吃喝玩乐之余也要欣赏美丽风景。游客和市民的指向是相同的。有的景区仍然摆脱不了“景区就是外地人来的”概念,认为景区就是要卖门票,要抢游客,一门心思花在如何新奇特如何吸引外地人的眼球,忽略了当地人的需求,当地人的生活与休闲,后果是景区的淡旺季明显,产业链不长,二次消费严重不足,门票经济依然严重。

  2误读景区与全域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全域旅游”,行程了旅游系统的共识。2017年“全域旅游”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坊间热点词汇。目前全国共有两批次共500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两年来,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景区被一再误读。全域旅游不是不要景区了,而是需要着眼于品质更高的、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打造。

  3热情有余,后劲不足

  景区的宣传中,仍然屡见不鲜的是“大空间”“大项目”“最新”“最奇” “全国唯一”“全世界一流”等运动式的、堆砌式的造景行动,这种方式在某些特定地区的特定时期内可能可以吸引眼球和造势,但长期看来,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造成景区的同质化现象。景区企业需要深挖当地的自然基因、人文基因,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特质,同时面向游客和本地人,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述好自己的故事。